查了一下,是从 2013 年开始用的 Alfred,当时公司可以报销 License 费用,还购买了 Powerpack,竟然有十年了。
Why
若无必要,勿增实体。Alfred 一直用得挺好,为什么要切换呢?

前段时间在 Twitter 看到 DHH 发的一条信息,当时就有心想试试,一直没抽出时间,年底了,准备给电脑做个「大扫除」,正好就试试。
试了五分钟,切换一小时,几乎没有浪费时间去折腾,哪怕是第三方扩展也快速就敲定了。
切换最主要的原因是,方便了一些,切换成本也很低,之前使用 Alfred 能完成的,在 Raycast 也都能完成,之前一些通过第三方工具才能完成的,通过 Raycast 也可以完成,关键是切换前后的使用习惯基本上没改变。
关键还是免费,没有理由不切换(付费的 Pro 功能自己选择,我自己要用的几乎所有功能,免费版都可以完成了)。
下面聊聊几个我安装 Raycast 后的常用配置,⌘ + 空格,走起 ~
和以前用 Alfred 的习惯保持一致,我把打开 Raycast 的全局快捷键修改成了
⌘ + 空格
文件搜索
打开 Raycast 后,在输入栏输入 Search Files(我设置了别名 sf)就可以搜索普通文件了,但需要注意的是,Raycast 默认是按文件名和内容来搜索的,所以经常感觉找不到想要的文件。
我们在设置更改为按文件名来搜索就可以了。

Snippet 管理
Snippet 这个功能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很高,必不可少,之前一直使用的是 Alfred 内置的 Snippet 来管理的,配置了一些常用的快捷文字内容,顺便清理一下,用了与之前在 Alfred 同样的快捷键,使用上感觉不到任何区别。

剪辑板管理
之前一直用的 Paste 进行剪贴板历史管理,尽管 Alfred 内置也有这个功能,但有点没用习惯。
Raycast 也内置了剪贴板历史管理,但 Raycast 比较厉害的一点是,几乎所有功能操作的使用体验都是一致的,打开 Raycast → 选择功能命令 → 过滤到某个具体的操作或 ⌘ + k 直接操作,习惯这个流程后,几乎没有其它的学习成本。
窗口布局管理
在之前,我一直是用的 Moom 来管理窗口的,也是用了很多年,好像是当时搞优惠购买的,现在 Raycast 直接内置了窗口管理的功能,也挺好用的,直接把常用的几种窗口布局配置了与之前使用 Moom 时同样的快捷键,丝滑切换,少安装一个工具了。
生成代码截图
之前也用 ray.so 生成代码截图,方便分享,现在 Raycast 整合得也好(毕竟都是自家的服务)。

图像处理
日常工作中,经常有一些简单图像处理的需求,如更改图片大小、转换图片格式等。以前在 Alfred 也是通过好几个插件来完成的,有点麻烦,切换到 Raycast 后,Store 中的 Image Modification 扩展很好用,常见的处理需求都可以完成了。
例如,要将一张本地图像缩放到 1000 像素的宽度,几个简单步骤就可以完成
- 在 Finder 中选择图像
- ⌘ + k 呼出 Raycast
- 输入 「re」,即可出现 「Resize Image」命令,Tab 后填入宽度,敲回车,本地的图片已经处理好了

另外,安装扩展 TinyPNG,一并把图片压缩的问题也解决了(需要配置 tinypng 的 API key)。
Obsidian 集成
这是意外发现,在 Raycast Store 里发现有一个 Obsidian 扩展,常见的笔记操作功能都有了。
我最常用的就两个,一个是笔记搜索(Search Note),一个是笔记漫游(Random Note),为这两个命令配置了别名,挺方便的。

卸载软件
以前卸载软件用的是免费的 App Cleaner,Raycast 也内置了卸载功能,而使用非常方便,好吧,顺便把 App Cleaner 这个第三方卸载工具也卸载了😂。
其它功能
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功能,日常也在用,就不细说了,留给大家自己去探索!
- 系统功能控制(如调整音量、锁屏、切换应用等)
- Emoji 表情符号搜索
- 快捷链接(Quicklinks)
- 浏览器收藏夹链接快捷打开
至于很多人都在说的 Raycast AI,听说很好用,看了些演示也确实不错,不过 Pro 的订阅费还是有点贵,而且 Poe 一直用得挺好的,就没有尝试了。
结语
经过这一个小时的「折腾」,多安装了一个 Raycast,卸载了好几个第三方工具,使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,值得切换。
这种系统层面的工具,不会经常切换(毕竟 Alfred 也用了十来年),一旦用好了确实可以极大的提升日常工作效率,这一点深有体会,之前把 Mac 中的终端工具从 iTerm2 切换到 Warp 也有这个感觉。
一点小折腾,也算是长期投资吧!